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新课改论文范文

新课改论文范文

新课改论文

新课改论文范文第1篇

在很多时候不是教师不想改革,而是不知道如何改革,也不知道怎么使用新的教学模式。若教师对于新课程的理解仅限于理论层面,就会和教学实践相脱节,而即便能够落实到课堂上,也往往会因为知识储备不够和理论学习不及时而造成改革的乏力。表现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许多在形式上大肆宣扬的貌似互动、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师谨慎地像新课程标准靠拢,唯恐课堂不活跃、不够新而受到新标准的责难。究其根源,是因为这些教师不够自信,没有从本质上领会和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只能战战兢兢、亦步亦趋地依附于形式,希望课堂看起来热闹些。其次,应试教育严重抵消了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新课程改革的本意是想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救出来,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思想,发展他们的个性,激活他们的思维。这需要教师放开课堂,他们才能获得相对的自由,也才能拥有灵活多向的思维方式。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当前唯考试为准绳的情况下,教师必须先考虑学生的成绩,这就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同时,家长在这个竞争异常残酷和激烈的社会里也深深懂得抢占先机的重要性,他们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社会竞争的压力顺理成章地转嫁在了学生的身上。这样,唯成绩为准绳的考核标准多年来得不到改变的现象也就毫不奇怪了。再次,中学数学课程内容和数学教学体系存在脱节。从课程内容上来说,尚缺少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经验的联系,缺少数学各分支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没有很好地体现数学的背景和应用。现行的中学数学教学体系,内容上要求全面周到,理论上追求的是严密有序。新课程标准中被删除的内容,在教学中也往往被许多教师善意地补充回来。这就造成了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不可协调的矛盾,难以体现时展背景下科技进步与数学之间的紧密联系,最终造成了学生只善做题,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创新思维不够的无奈局面。最后,教学方法没有获得新的突破,评价机制仍旧落后。从技术层面讲,我们并没有获得更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部分教师用的还是老方法、老套路,只有在上公开课或者优质课时才努力地有所创新,而未能形成可操作的常态课。这说明那些研究课仍然在研究状态和探索阶段,新课程改革还没有取得成功。另外,在评价机制方面,仍旧是单一的评价方式,没有探索出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评价模式和体系。如果某种评价方式不能起到鼓励和督促作用,那么这样的评价方式就是没有效果的。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在评价体系方面尚无建树。

二、中学数学新课改的成绩

总结这些年的中学数学新课程改革,在广大教师不懈努力的前提下,各地区都建立了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如我校在紧跟高考、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原则下创新性地推行了五为模式教学,即以问题为先导,以活动为特征,以精讲为保证,以学生为主体,以两种课型为结构。它是我校二四八教学模式的高度理论化,是更具有指导性的创新理论。

三、中学数学新课改的努力方向

新课改论文范文第2篇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避免传统课堂模式中的“满堂灌”,因此,为了提高古代文学的教学效率,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可以将每个章节设置成若干个问题,在讲解之前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讲,这一方面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有重点、有方向的听讲。在讲解教材中具体的文学作品时,更应该体现这种问题意识。教师可以用一系列相关联的问题,引导学生梳理作品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的结构脉络,体会作品的艺术手法,感悟文章的内在意蕴和审美特征。学生在解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就会逐渐把握作品的重难点。例如,在讲解《苏秦始将连横》这篇作品时,可以为学生设置如下问题:苏秦外交策略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表现出来?从苏秦家人前后态度的变化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风俗怎么样?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在刻画人物时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通过这几个问题让学生领悟战国谋士的雄辩之才、人生目标及战国策的写作风格。教师为学生设置一系列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教学重难点。

二、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古代文学教材中选用的作品都是文言文,其中的字、词、句子、音调和语法结构都与今天的语言习惯有很大差别。此外,文言作品的思维跳跃性也较大,句子之间、词语之间都缺少关联词。而且大部分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的创作背景都比较复杂。这都使得学生在学习古代文学时感到枯燥、艰涩。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寻找合适的途径和技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感官越多,记忆效果就越好。因此,教师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将艰涩难懂的文言作品转化成生动的画面,或者为学生播放与所学作品相关的音乐,或者让学生观看相关的影视资料,从视觉、听觉上拨动学生的审美神经,让学生在这种直观的审美体验中,逐步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学习陆游的作品《钗头凤》时,可以在网上查找相关的flash动画,然后在课堂上一边播放动画视频,一边播放陈瑞演唱的《钗头凤》,从而让学生对这首凄美的文学作品产生更加深入全面的审美感受。学生透过动画中凋残的落叶、憔悴的美人、凄凉的风雨就可以充分体会到有情人不能相伴的悲痛,进而认识到封建礼教对人的摧残和毒害。

新课改论文范文第3篇

虽然存在着不熟悉和不适应的情况,但是多媒体教学毕竟是未来的教育发展趋势。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尽快适应和熟练掌握这门教学工具,并将其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器官,激发他们的兴趣。而如何调动这种积极性,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上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和重点。为此,教师不能一味通过情景的变化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还要避免他们在课堂上被多彩多样的图案和音乐吸引而走神,紧紧抓住主题,以真正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将枯燥、乏味的小学数学知识转变得更加易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利用多媒体,加强直观教学

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是能够将抽象化的知识通过动态的、形象的表现形式展现出来,这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所不能比拟的。这种优势并不仅仅是依靠技术实现的,而是需要教师利用多媒体,通过一些实际的教学案例,给予学生直观的认识,从而让他们对空洞的数学知识形成浓郁的兴趣,并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如在演示“毫米”“厘米”“分米”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动物和硬币图像作为实体的对照,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让学生之间通过互动来测量手指、身高的长度,从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三)利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激活学生的思维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较强,学生不易理解。而多媒体教学正好可以将抽象的知识转变得更生动和具体,并远远超出课本上的图像和声音的界限,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空间创造力和想象力,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因此,教师要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利用多媒体将数学知识变抽象为具体,进而突破重难点,加深学生对于题意的理解,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二、小结

新课改论文范文第4篇

影响课程改革能否深入开展的关键因素是教师素质。教师的成长、观念更新是前提,专业化成长是基础。课程改革是基于许多新的观念基础上的,因此,能否理解、认同、内化这些新的观念,是关系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也是贯穿新课改始终的基础条件。新课改的主要目标是把讲堂变学堂,把一名教授者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新课改的课堂,需要教师精心准备和设计,费时费事,出成绩还真没有传统的苦教苦学苦抓来得快。

搞了课改的人也觉得阻力是很大的,家长要的是学生的成绩,至于学生的情感、习惯、素质等都可以放一放。不愿意搞课改的教师说新课改是在搞形式、搞运动,在作秀。也有教师认为搞课改对自己来说效益是比较遥远的,也就漠不关心。之所以是这样,我认为是源于课改动力不足和对教育形势的肤浅认识。

很多一线教师不得不承认,现在,已有的评价体系已成为制约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的一个瓶颈。如果抛开“唯分数论”式的考评体系,真正按照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模式来发展,的确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但在目前的条件下,考试作为一种导向、一个“指挥棒”、一种最主要的评价方式,教育需求仍保持原来的价值取向,教师就无法真正将课程改革落到实处。所以,能否改变评价教师、学生的单一评价机制,建立一套立足中小学特点,过程和结果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机制,将是课改能否全面实施的重要因素。

课程改革的动因是我们面临的社会环境已经变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我们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这就是说,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的发展。显然,全国“万校一书”的课程体系,“万人一面”的培养方式,是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

新课改论文范文第5篇

1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分析

1.1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理念是先知,也是行动的先导。只有首先具备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想,才有可能更好地去践行。对于初中阶段的政治教师来说,首先要充分意识到政治这门学科的特殊性质,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政治已经不再仅仅是靠学生的“死记硬背”就能取得优异成绩的。相反,学生一定要具备独立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尽快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即从教育教学活动的绝对支配者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领路人,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真正的授业者、解惑者。

1.2新课改下创造轻松、和谐、愉悦、民主的课堂氛围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告诉我们:轻松、愉悦的环境有助于降低人们的心理压力,从而使其更好地发挥出自身应有的水平。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们采用的往往都是借助板书或者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抑感和恐惧感,从而使其无法真正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为此,我们可以经常采用一些如分组讨论、辩论以及案例讨论等方式。例如,在进行人民版九年级第课第一框《长大成人的标志》的课堂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从身边做起,热心公益,服务社会对于培养责任意识的重要性,同时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做事负责任的习惯,我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们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谈谈如何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学习效果的全面提升。

1.3新课改下通过自主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不仅需要和谐的氛围,更需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和机会。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讲课占用了大部分的时间,很少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时间。为此,我们应该尽力改善这种状况,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例如,在进行九年级第九课《人大代表的责任》第一框《人大代表人民选》的教学时,我首先为学生们拟定了简单的提纲,让学生根据提纲去预习,十五分钟后,让学生们到讲台上表达自己的认识与见解。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与平台。

1.4通过提问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问是一个双向的、互动的过程,不仅包括教师向学生的提问,同时也包括学生向教师提问的过程。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时一定要紧密围绕当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同时也要符合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和知识储备水平。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大胆鼓励学生提问。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和指引者,在适当的时机给学生以必要的启发和提示。这样的一个过程就需要学生不断地向教师提出问题。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清楚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与讲解。事实上,在新课程改革后的试卷中,很多学生对于材料分析题无从下手也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作为初中的政治教师,一定要特别注意:不仅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同时要给予学生的提问以必要的解答与反馈,尤其是在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是非常恰当或合理的时候。此外,教师对于学生的提问,不要用简单的“对”与“不对”或者“能”与“不能”来回答,而是要以一种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讨论甚至是争辩,在一种形同“沙龙”的环境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

2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要想真正实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政治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全面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作者:熊惠明单位:云南省富宁县洞波中学

第二篇

一、新课改模式下初中政治教学的现状

很多初中生对政治学习缺乏兴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初中生普遍的特质是活泼好动,偏于思考却不善记忆,对于政治这种偏记忆性的课程本身存在抵触心理,提不起学习兴趣;其次,学生不明确学习政治的实用性,觉得其在中考中占分少,在实际生活中也没什么用处,这就导致了学习乐趣的下降,甚至有一部分同学盲目地认为考试之前熟悉熟悉内容就可以过关;最后,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把过多的精力用于其他学科,欠缺自主学习意识。

二、新课改下初中政治教学的应对策略

初中政治教学在新的教育背景下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把握机遇、战胜挑战是教学的核心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书本联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改进教学方法。

为了使初中政治教学得到实质性的改革和创新,一方面,要不断扩宽学习领域,教会学生将课本知识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做好书本知识和生活中实际现象的衔接。例如,在学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时,可以使学生以自己的祖国为例,查找近年来中国社会的变化、拟定过的政策、取得过的巨大成就,产生过的重大影响等,从而辩证地总结出自己的答案,深刻理解课程的内涵。另一方面,要适当地转变教学方式,改变以往枯燥的教学手段,创设切实可行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极大可能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极大程度地提高自身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下的中国”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重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签订时的场景,感受一下国家被分割的痛苦及瞬间激发的爱国主义情怀。

2.加强师生沟通,提高教师素质,深化教师队伍。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在新课改后的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以自身为榜样,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加强与学生沟通的次数,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回答问题,使其由被动变主动,可以小组为单位对所学知识进行探讨,及时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与此同时教师本身也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适时的进行总结,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浓厚的师生感情。其次,教师素质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转变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手段,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等都需要教师本身具有较高的适应力和不断学习的精神,教师要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努力学习,树立正确的态度,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涵养,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发展。最后,教师队伍的深化,这需要中学在教师方面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引进新的教育血液,经常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和参加各种经验交流会。

3.积极引导鼓舞学生,使其树立正确思想,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体现教学价值的核心元素。在新课改下,学生自身应该怎么做呢?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不排斥也不过分激进,保持平和的心态接受新事物,提取出对学习和自身发展有益的因素,积极地适应时展的潮流,让新课改更好地为自己服务。其次,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虽说政治学习略显乏味,但任何事物都有其有趣地一面。我们可以表格的形式对知识点进行串联,也可百度某一政治事件发生时的趣味轶事以此加深印象。最后,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和鼓舞学生,使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行学习,合理有效的规划学习事件,系统地整理学习笔记。政治教学是初中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学生基本的道德素养和正确的思想意识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教师一定要搞好新课改下的政治课堂教学。

作者:王显玲单位:重庆市铜梁区石鱼镇初级中学校

第三篇

一、激发学生对初中政治的兴趣,把学生引到课堂上来

按文理分类的角度来看,政治是一门文科性较强的学科,而且注重理论性,这就对知识的记忆增加了难度。在过去,教师往往要求学生进行死记硬背,但是这并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即便学生记住了也只是短时记忆,等到过一段时间就会忘记。所以,我们要对这种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把学生真正引到课堂上来。新课改下的初中生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同时还对一些时事进行关注。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我们可以从此入手,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更好地加强理论知识的记忆,也可以从当前的时事出发,对学生进行讲解,从而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针对一些政治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不能放弃他们,一定要对他们多加沟通与交流,倾听他们对政治教育的看法,了解他们的特长,从而针对他们的优势来改变教学方式,使他们更容易接受,提高成绩,建立学习的自信心。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有很大的提升,也就能真正把学生引入到政治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政治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就能提高初中生的政治学习质量。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中,总是把教师放在首要位置,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所在,其实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学生在主动进行学习,而不是教师在让学生学习。因此,在过去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步骤的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把握是不够全面的。所以,迎着新课改的大潮,我们一定要正确意识到这一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和能动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除此之外,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学生也不例外,我们要正确面对学生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用心与学生进行沟通,探索出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学习能够更上一层楼。

三、回归本真,从现实生活入手,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初中政治对中学生的一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学时期,人的价值观、是非观、道德观都会相继建立起来。众所周知,新课改下的初中时期是一个人青春期开始的时期,这是成长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一定的政治教育会对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起导向作用,会对中学生未来走向社会和未来生活发挥不可估量的影响。所以,初中的政治教学一定要取得相应的效果,这是十分重要的。政治教学中理论性的知识是很多的,对于中学生来说或许是很难的,这就需要教师找到一个正确的教育方式,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多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入手,针对现实问题来探讨理论知识,这更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果一味地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僵硬的记忆,是不能达到学生理解的效果的,那样的教学也就没有什么质量可言了。通过理解也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在日后的生活中运用理论知识。

四、利用现代科技,进行网络教学,改善初中政治教学方式

新课改论文范文第6篇

首先,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和兴趣,来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创造一种比较轻松的氛围和环境,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教师要能和学生不断进行交流和沟通,使他们能在尊重彼此个性的基础上进行了解和互动,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和效果。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加强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情感教育是在针对初中生心理与生理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初中语文教材内容,对学生素质的深入发掘,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习积极性,还能够陶冶情操。加强情感教育是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也是引导学生情感发展的具体要求。新课标要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兼顾学生知识、思维和情感,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创新教育。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初中生的情绪容易波动起伏,有着极强的自尊感。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引导学生情感的发展是语文教学的题中之义。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一)通过创造情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经逐渐进入到教学实践中。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件的播放,使学生对教材有直观的认识,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比如,在讲寓言故事时,传统的教学中,都是教师根据文本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口头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理解新知识是很难的,学生只能在抽象的氛围中进行学习。而多媒体的使用能够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通过在文本内容中嵌入图片和音乐,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提高他们的教学效率。同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对文章中的人物进行表演,使学生能融入到角色中,进行体验,以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感情和写作目的。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还能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加强对实践应用能力培养。

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与理解能力。而其主要学习内容除了包括口语表达、阅读、写作、语言理解等方面之外,还包括情感培养。语文知识的积累,仅靠课堂上的时间是完全不够的,更多的是要靠生活中的实践与体验。教师主要起到的就是积极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践。我们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语文知识,不仅包含内容众多,而且涉及范围也非常广泛,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才能够将课堂上的知识进行吸收,从而得到真实的情感体验。所以,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实践才是检验学生情感教育效果的最主要方式。

(三)注重课文朗读,激发学生情感。

课堂活跃要靠教师对学生的激励,好的课堂回答、好的作业完成,应该得到言语或者物质方面的奖励,这样学生会更加努力做得优秀完美。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情感流淌,让课堂充满浓浓人文情怀。课堂上最能引起学生情感宣泄的就是课堂朗读,教师应该带领学生朗读一些诗篇,通过这种诗情画意的文章,学生能强烈地感受到诗人愁肠绞断的、流浪他乡的悲凉情怀,以及怀才不遇的境遇。阅读过程就是陶冶情操的过程。阅读古人或今人的文章,可以拉近读者和作者的距离,开拓读者世界。

三、结束语

新课改论文范文第7篇

(一)任意布局,缺乏规划和主题一些学校仅仅是根据眼前的情况进行布置,哪个角落能放一张黑板就放一张黑板,哪个角落能栽一棵树就栽一棵树……这种不经过规划的任意布局,缺乏主题,表面上看起来内容俱全,实际上使学校的布局显得凌乱不堪。

(二)脱离学生生活,缺乏亲和力有些学校,围墙上贴的很多电脑制作的各种各样的制度、职责、校训、校风、安全提示语等,给人的感觉非常压抑,缺乏亲和力,容易给师生造成距离感。教室里的墙报、黑板报做得五彩缤纷,一细看,全是出自教师的“丹青妙手”,那些文绉绉的文字就是成年人也要仔细研究才能读懂,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也就只有望“字”兴叹了。

(三)追求短期效应,忽视了长期积淀有的学校在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学校领导热情高涨,做了方案,发了通知,信誓旦旦要在几周内搞定。这种做法明显表现出贪功浮躁的习气,忽视了历史文化的积淀,缺少学校文化建设中应有的春风化雨式的滋润和熏陶,结果是在贪功浮躁中,丧失了发展的根本。

(四)重视“显”性文化,忽视“内涵”文化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说:“一所学校要有一个文化的蕴涵,文化的底蕴。文化的蕴涵越深厚,学校的基础越深厚。”然而,一些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上思想狭窄,顾此失彼,在操作中只重视“静态”的诸如物质硬件等“显”性文化建设,而忽视“内涵”的,如教职工的职业道德观念、课堂文化等。这样的文化是不健全的,也是没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

(五)特色化建设不够明显、不够突出一些学校在进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没有根据本校的特点来规划校园文化建设,没有体现出学校的特色,结果这种“做出来的文化”千篇一律,缺乏特色,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

二、解决的对策

(一)找准办学定位学校担负着培养人的任务,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青少年构建精神世界具有极大的教育作用。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找准定位”,就是要根据学校的自身特色,明确学校的使命,就是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为了这个培育的“愿景”应该如何去做?搞清楚了办学定位,也就找准了学校文化建设的魂。

(二)注意教师行为文化的引领和建立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一定程度上说,老师就是学生心中的榜样,就是学生的领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待问题的态度和面对生活的心态等等,可以说都能深深地影响到学生。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一定要注意教师行为文化的引领和建设。

(三)精心策划,打造别具一格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重点策划和打造。每一个班可以为自己的班级起一个有个性而且具奋斗目标的班名,用“艺术班”、“小作家班”、“春苗班”等来替换“一、二、三、四”之类的班名不是更有激励性和教育性吗?每一个班就是一个小小的学校,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该充分地集中学生的意见,指导学生布置出符合本班特色的班级文化,让学生真正有走进班集体就好像走进了“家”的感觉。

(四)积极引导师生参与,杜绝闭门造车在学校中,每一个人都是学校文化的体现者、创造者和传承者。校园文化建设应当积极引导每一位师生参与。无论是办学理念的提出、校规的制定、校徽的设计、校歌的谱写等都应是师生们共同的智慧结晶,都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校园文化才生动,才鲜活。学校文化中蕴含的核心价值观才能体现在全校师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中。

三、总结

新课改论文范文第8篇

(一)初中思想政治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

对于现在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来说,存在着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度和价值观的不到位。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程改革已经提出了并形成了一系列的正确价值观,但是在实际的过程中,有些思想政治教师却在片面地强调和追求思想政治书本知识上的重要性,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意愿,往往会忽视。如果教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话,大部分的课堂时间都用在了这个上面,通常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教师总是会利用大部分的时间给学生讲解,却很少让学生独立思考,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受到禁锢,忽视了思想政治教学的基础。

(二)初中思想政治的教学方法比较老化

在新课程标准下,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不断普及,以前的填鸭式和满堂灌的现象在有些课堂上仍然会出现。有些教师在享受多媒体带来的便利同时,却不能合理进行利用。如果他们将大量的信息全部倒给学生的话,学生思考的时间比较少,彼此之间不存在交流和互动。有的教师甚至在使用课件时,还会采用全部动画的播放形式,对于初中生来说,对于课堂的秩序和学生的注意力都不利。长期下去,学生的兴趣点就会转移,不能恰当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多媒体起不到有利的作用。

二、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策略

(一)通过时事政治的介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以前的思想政治课相对,学生更加喜欢新闻事件的发生。如果在授课的过程中能给学生加入一些时政新闻,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就会提高。在学生关注时事政治的时候,可以把话题再转到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上来,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优化。将教学内容和时事政治相结合,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另一方面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总之,如果单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是无济于事的,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提高,学生就接受不到学习的知识。当然,如果能给学生组织以新闻会的形式学习,学生通过演讲让其他人对其做出评论,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二)通过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合作性学习

合作学习对于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课程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教学方法,通常可以通过让教师和学生进行合作和分组,来完成学习目标的实现。合作学习是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依托,使学生能在彼此的活动和总结中,学到知识,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在合作性学习中,只要是参与其中的学生都能受益,因为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求知欲和人际交往能力。在思想政治教学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分组,让小组内的成员通过搜集相关的材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在这个过程中,组内的成员肯定是要交流和讨论的,这样不仅实现了资源的共享,还使每一个学生发挥了自己的长处。

(三)合理地安排思想政治的复习进度

复习对于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来说起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复习的进度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方法的运用。如果教学在带领学生复习的过程中,能按照一个合理可行的方法来进行,学生的在正确的复习方法下就能学到很多知识,并将其记牢。另外,思想政治课的考核比较重视基础知识,可以说,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中,要能培养学生的完整课程知识掌握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方法。同时,还应该注意,政治的学习应该比较注重社会的实践,复习不能只关注课本的学习,要能从课堂延伸到实际的生活中去,在关注热点的同时,将课本的知识和热点相结合,加强知识的融会贯通。另外,教师应该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使其能在长期的学习中,将知识结合起来,理解透彻。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从而完成知识的体系归纳。

三、结束语

友情链接